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(解析版)

3.0 2025-09-24 999+ 99+ 832.9KB 16 页 1智慧点
侵权投诉
——历史——
、选题共 25 1分,25 小题个选有一
项符合题目要求。
1.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。对其研究,可以了解(
红山文化玉龙
A. 中华文明起源 B. 奴隶社会瓦解 C. 封建国家形成 D. 皇帝制度确立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红山文化遗址”“玉龙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,起始
于五六千年前,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,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,
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,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,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,
A项正确;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,属于原始社会,不是奴隶社会,排除
B项;我国封建国家形成是在公元前 221 年,排除 C项;皇帝制度确立于秦朝,排除 D项。故选 A项。
2. 《荀子》记载:“(周公)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”,与此相关的制度是(
A. 禅让制 B. 分封制 C. 郡县制 D. 行省制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(周公)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“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”
大意是说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亲人功臣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,让这些诸侯国来拱卫周王朝的统治,因此材料
内容体现了分封制,B项正确;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,夏朝建立后已经
被世袭制所取代,排除 A项;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制度,皇帝任免其长官,不符合题意,排除 C
项;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,不符合题意,排除 D项。故选 B项。
3. “旱则引水浸润,雨则杜(堵)塞水门”,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“天府之国”。材料描述的是(
A. 都江堰 B. 灵渠 C. 大运河 D.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旱则引水浸润,雨则杜(堵)塞水门”“天府之国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
时期,秦国太守李冰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,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“水旱
人,不知饥馑”,因而获得了“天府之国”的美称年来,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,A项正确;灵
渠是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工程广西族自治区兴安内,不符合题意,排除 B项;
大运河是中国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、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个部分,与“成都平原”关,
排除 C项;筒和翻车类似机具,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,使车轮上的水筒,自
水,提上岸灌溉,不符合题意,排除 D项。故选 A项。
4. 西时期,对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润为国家所有。实行这一政策的是(
A. 汉高祖 B. 文帝 C. 汉景D. 汉武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据题“西时期,对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润为国家所有。”所学知识可知,为
对社会经
制,汉武帝在全国设盐铁官,把煮盐冶铁等营权国有,实行盐铁
专卖;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,平D项正确;西初年,经济萧条处是一片荒凉景象
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,排除 A项;西王朝文帝和汉景帝时期,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
时期,明,经,人民生活安定,历史上称之为“文之治”。题中的政策汉武帝时
期实行的,不是文帝、汉景帝时期实行的,排除 BC 项。故选 D项。
5. 《史记》被后人赞誉:“其文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”。这说明历史研究
A. 式创新 B. 贯通古C. 秉笔直书 D. 彰显个性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其文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”可知,题是《史记》公正记爱憎分明,
秉笔直书,说明历史研究应秉笔直书C项正确;《史记》是中国一部纪传史,是材料内容
强调其形,排除 A项;贯通古今说明通晓古今的知识,材料内容主要体现历史研究应秉笔直书
排除 B项;彰显个性是比喻独特新奇,自成一家,不符合题意,排除 D项。故选 C项。
6.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是(
A. 民要B. 农政C. 《天开物》 D. 《本草纲目》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,《民要》大于北魏末年(公元 533 -544 年),是北朝北时期
中国学家贾思勰的一部合性著作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,A项正确;《农政》是
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巨著,排除 B项;《天开物》明朝学家宋应星,排除
C项;《本草纲目》是明朝珍著,排除 D项。故选 A项。
7. “北魏孝文帝改革”“文成公主入藏”“族形成”,以上信息反映的共主题是(
A. 社会经济繁荣 B. 生活丰富 C. 外交流频繁 D. 民族交往交融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据题“北魏孝文帝改革”“文成公主入藏”“族形成”,所学知识可知,北魏孝文帝改革
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的实;唐蕃和促进吐蕃济和社会的发也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
关系;族是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中形成的民族,体现了民族的交融,因此,题干信息
主题都是民族交往交融D项正确;社会经济繁荣与题意中的个历史信息不符,题干反映的是民族
交往交融,排除 A项;生活丰富与题意关,题干未涉及市生活的历史信息反映的是民族的交融
排除 B项;“北魏孝文帝改革”“文成公主入藏”“族形成”不属于对外交流的范无法体现对外交
流频繁,,排除 C项。故选 D项。
8. ”与“”是中华文明的代。“”有器型颜色纹饰,“”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辉煌时代
出现于(
A. B. C. 明朝 D.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‘瓷’器型颜色纹饰‘词’墨迹情怀精神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代是中国
辉煌时代,汝窑定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瓷器各特色,北宋兴起的景德,后
来发著名都。朝的主要文学形豪放派等流。因此材料所述“”与
”的辉煌时代出现于朝,B项正确;出现于朝,在朝时进入辉煌时期,A项说,排除
A项;材料所述“”与“”的辉煌时代出现于朝,不是明朝、朝,排除 CD 项。故选 B项。
9. 是我国历史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,与其“统一”相关的是(
A. 西夏建立 B. C. 金军南下 D.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”结合所学知识

标签: #历史

摘要:

——历史——一、选择题:本题共25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5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。1.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。对其研究,可以了解()红山文化玉龙A.中华文明起源B.奴隶社会瓦解C.封建国家形成D.皇帝制度确立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【详解】根据材料“红山文化遗址”“玉龙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,起始于五六千年前,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,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,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,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,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,A项正确;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...

展开>> 收起<<
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(解析版).docx

共16页,预览5页

还剩页未读, 继续阅读

分类:教育专区 价格:1智慧点 属性:16 页 大小:832.9KB 格式:DOCX 时间:2025-09-24

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

  • 多端同步记录
  • 高速下载文档
  • 免费文档工具
  • 分享文档赚钱
  • 每日登录抽奖
  • 优质衍生服务
/ 16
客服
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