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山东济南化学试卷+答案+解析(word整理版)

3.0 2025-09-23 999+ 99+ 588KB 15 页 1智慧点
侵权投诉
山东省济南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 11 小题,每小题 2分,共 44 分,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
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)
1.(2分)(2013•济南)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(  )
 A
铝土矿炼铝
B
天然气燃烧
C
木材制桌椅
D
海水提取镁
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.
物质的变化与性质.
析:
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.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
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.如果有新物质生成,则属于化学变化;反之,则是物理变
化.
答:
解:A、铝土矿炼铝过程中生成铝等物质,属于化学变化,故错;
B、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,属于化学变化,故错;
C、木材制桌椅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,没有新物质生成,属于物理变化,
故对;
D、海水提取镁过程中生成镁等物质,属于化学变化,故错;
故选 C
评:
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,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
化.
 
2.(2分)(2013•济南)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,不合理的是(  )
 A
稀释浓硫酸时,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
 B
加热试管内液体时切不可将管口对着人
 C
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前一定先检验氢气纯度
 D
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烧杯中称量
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;称量器-托盘天平;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;氢气、一
氧化碳、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.
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.
析:
A、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.
B、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.
C、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.
D、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.
答:
解:A、稀释
浓硫酸时,要
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,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,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;
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;故选项说法错误.
B、加热试管内液体时,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,切不可将管口对着人,故选项
说法正确.
C、可燃性气
体与空气混合
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,为防止发生爆炸,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前一定先检验氢气纯
度,故选项说法正确.
D、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,为防止腐蚀托盘,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
量,故选项说法正确.
故选 A
评:
本题难度不大,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、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
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.
 
3.(2分)(2013•济南)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,不正确的是(  )
 A
B
离子
C
D
化学性质稳定
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.
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.
析:
原子结构示意图中,圆圈内数字内质子数,弧线表示电子弧线上的数字
该层上的电子数,离圆圈最弧线表示最外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
则为稀有气体元素,属于相对稳定结构;外层电子数4,则一非金
,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,外层电子数4,则一元素,在化学反应
中易失电子.
根据质子数=核外电子数,为原子;质子数>核外电子数,为离子;质子数
<核外电子数,为阴离子;据此进行分析判断.
答:
解: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外层电子数是 1,小于 4,在化学反应中易失
1个电子形成离子,故选项说法正确.
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外层电子数是 6,大于 4,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
个电子形成阴离子,故选项说法正确.
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质子数=9核外电子数=10,质子数<核外电子
数,为阴离子,带电荷,故选项说法错误.
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质子数=核外电子数=18,为原子;原子的最外层
电子数为 8,为稀有气体元素,属于相对稳定结构,故选项说法正确.
故选 C
评:
本题难度不大,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的理解,确原子结构示意图
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失电子的关是解题的关键.
 
4.(2分)(2013•济南)生处处离不化学知识,下列说法中,错误的是(  )
 A
天,花儿朵朵于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闻到花香
 B
天,烈日炎炎,用可等碳酸饮料替代饮水有利于健康
 C
天,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
 D
天,寒风冽冽内用煤炉保证烟囱通畅,防止“煤
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;一氧化碳的性;生命活动营养
化学与生
析:
A、根据分子是运动性进行分析;
B、根据出的,应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,有健康
C、根据水果中丰富分析;
D、根据碳在不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分析.
答:
解:A分子是运动的.花香的分子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.以,
天,花儿朵朵我们闻到花香.故 A解释正确;
B
出的
成体内的分的失,应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有健康健康
B解释错误;
C于水果中丰富以,天,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
所需.故 C解释正确;
D于碳在
分燃烧时
生成一氧化碳,一氧化碳有以,在天,寒风冽冽内用煤炉
证烟囱通畅,防止“煤.故 D解释正确.
故选 B
评:
处处离不化学知识,在学于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
学以用.
 

标签: #化学

摘要:

山东省济南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1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4分,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)1.(2分)(2013•济南)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(  ) A.铝土矿炼铝B.天然气燃烧C.木材制桌椅D.海水提取镁考点: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.专题:物质的变化与性质.分析: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.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.如果有新物质生成,则属于化学变化;反之,则是物理变化.解答:解:A、铝土矿炼铝过程中生成铝等物质,属于化学变化,故错;B、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,...

展开>> 收起<<
2013山东济南化学试卷+答案+解析(word整理版).doc

共15页,预览5页

还剩页未读, 继续阅读

分类:教育专区 价格:1智慧点 属性:15 页 大小:588KB 格式:DOC 时间:2025-09-23

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

  • 多端同步记录
  • 高速下载文档
  • 免费文档工具
  • 分享文档赚钱
  • 每日登录抽奖
  • 优质衍生服务
/ 15
客服
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