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山东菏泽语文试卷+答案+解析(word整理版)

3.0
2025-09-19
999+
99+
62.5KB
13 页
1智慧点
侵权投诉
山东省菏泽市 2018 年中考语文试题
1. 经典诗文积累。
(1)将唐代诗人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补写完整。
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 ,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(2)依据课文填空。
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,思而不学则殆。(《孔孟论学习》)
②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
③ 以中有足乐者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(宋濂《送东阳马升序》)
④ 工欲善其事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传统文化·《论语》)
(3)根据提示默写。
① 阳春三月,你参加“最美乡村行”活动,来到西塞山前,看到山青水绿、鸟飞鱼跃的景象, 不禁随口吟
出张志和在《渔歌子》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:__________________ ,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
② 辛弃疾在《破阵子(醉里挑灯看剑)》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、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,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
【答案】
(1). (1)与君离别意, (2). 同是宦游人。
(3). 海内存知己, (4). 天涯若比邻。
(5). (2)①
学而不思则罔 (6). ② 云归而岩穴暝 (7). ③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(8). ④ 必先利其器 (9). (3)①西
塞山前白鹭飞, (10). 桃花流水鳜鱼肥。 (11). ② 马作的卢飞快, (12). 弓如霹雳弦惊。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此类题属于基础题,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。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,都是以记忆、积累为
根本的,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、应用、赏析。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,二是要认真审题,找
出合适的诗句,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。
“宦”“罔”“暝”“霹雳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,作答时要注
意字形。
【点睛】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、理解能力,要求学生默写出指定的文句。
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
加强背诵识记,尤其是不仅能背诵,还要能默写,避免作答时出现错别字。
阅读下面一首宋诗,回答后面小题
登城
刘敞
雨映寒空半有无,重楼闲上倚城隅。
浅深山色高低树,一片江南水墨图。
2. “雨映寒空半有无”中的“映”和“半有无”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?
3. 三、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,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、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.流露出作者_________
___的心情。
【答案】2. 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,若有若无,给人以清冷之感
3. (1). 白描 (2). 心自安闲极度愉悦
【解析】
【2题详解】
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 ,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。一个
“映”字,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。如果是春日微雨,它弥漫一片,有如云雾,那是不可能与
天空相“映”的;而初夏烟雨,无边无际,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,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“映”了。只
有在秋天,这“无点亦无声”的仿佛透明的雨丝,才具备这个特点。
“半有无”是说空中细雨丝丝,若有
若无。
【3题详解】
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。解答此题,要抓住两点,首先,要充分利用注释,注释给我
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,其次,要抓住关键词语。在文学创作上,“白描”作为一种表现方法,是指用
最简练的笔墨,不加渲染,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。
三、四句运用白描手法,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,它空
灵清逸,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,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。
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后面小题
曹刿论战
《左传》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
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 “小惠未徧,
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 公曰:“小大之
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 将驰之。刿
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”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”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 大国,
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《贞观政要》(节选)
贞观十三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。人皆知畏避灾害,不 知
行仁义则灾害不生。夫仁义之道,当思之在心,常令相继,若斯须②懈怠,去之已远。犹如饮食资身, 恒
令腹饱,乃可存其性命。”
【注】①物:众人,此处指百姓。②斯须:片刻。
4.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
①又何间焉(_______)
②神弗福也(_______)
③彼竭我盈(_______)
④恒令腹饱(_______)
5. 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 可以一战/不以物喜
B. 登轼而望之/游人去而禽鸟乐也
C. 公将鼓之/当思之在心
D. 惧有伏焉/且焉置土石
6.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①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② 人皆知畏避灾害,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。
7. 用“/”给下面的句子断句。(限标两处,不含句末)
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
8. 结合《<贞观政要>节选》和下面两则材料,请你谈谈对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”的理解。
材料一: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
(选自《孟子》)
材料二:共产党人的政绩,就是做得人心、暖人心、稳人心的事,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需 要解
决的问题……
(选自习近平《之江新语》)
【答案】4. (1). ① 参与 (2). ②赐福,保佑 (3). ③充满 (4). ④ 经常 5. C
6. 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。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,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
气就耗尽了。②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,却不知施行仁义,灾害就不会产生。
7. 林深则鸟栖/水广则鱼游/仁义积则物自归之
8. 施惠于民,是为人君者首要考虑的事情,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家的福利,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
支持,也就是得民心;共产党现在所做的事就是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,因而也就获得民众
的支持。反之,如果君主和政府只顾自己享受和逐利,不顾民众死活,那么民众就不会支持它。
【解析】
标签: #语文
摘要:
展开>>
收起<<
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1.经典诗文积累。(1)将唐代诗人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补写完整。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(2)依据课文填空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,思而不学则殆。(《孔孟论学习》)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③以中有足乐者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宋...
相关推荐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-
VIP免费2025-07-28 999+
分类:教育专区
价格:1智慧点
属性:13 页
大小:62.5KB
格式:DOC
时间:2025-09-19